江通机器人

热门关键词: 心理沙盘 心理软件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资讯 > 行业资讯 >

提升公众心理保健意识,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北京市这样做!

返回列表 来源: 创始人 发布日期: 2022-05-19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


面对这样的现状,北京市做了哪些工作,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他们又开展了哪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提升居民的心理保健意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精神卫生管理体制、充实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增强大众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基层心理服务能力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居民享有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保障水平,逐渐形成了精神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和心理科、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多类别、多层级的共同参与、面向群众的心理卫生服务综合体系和精神疾病康复护理体系,建立了重大灾害及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积极推动行业管理规范化。


目前,全市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25家;市级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区级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家;有3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其中有1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精神科(心理)门诊。近年来,北京市重点提升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有52家综合性医疗机构设有心理(精神)科,可以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


全市大中小学校也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场所,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心理服务机构有61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类心理服务机构有238家,涵盖了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咨询督导、临床技术和特殊人群心理康复等专业领域。


在现有的服务体系中,仍以精神科专业医师为主要技术力量。据2016年北京市各区精神卫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医疗机构中(含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精神科专业人员总数5563人,其中心理治疗师95人,心理咨询师95人,精神科医师、助理医师1213名,精神科护士2695名.培养了75名专业社工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完善了重大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力度,由安定医院牵头,与回龙观、北大六院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组成市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队伍,各区也组建了区级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北京市重大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到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事件,一次次为灾区同胞抚平心理创伤,向大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执行任务中,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干预机制等不断得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干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同时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


打造四心工程,全面启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2015年,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精神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关专家反复论证,起草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并纳入《健康北京人——阳光长城计划》,开展以明心、知心、舒心、安心为目标的四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健康北京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行动开展三年来,围绕九大项具体行动任务,组织完成了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自评工具的制作;组建心理卫生科普讲师团(80名)和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伍(557人),并在全市开展进学校、企业、社区、特殊群体等四进活动615场,大讲堂讲座39场,共计志愿服务时长约647小时,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知晓率达83.74%;组织完善了《北京市常见心理问题个体化心理干预服务工作指南》,重点为大学生、社区老人、孕产妇提供了1000人次的常见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服务;探索适于北京本土化的社区主动式治疗技术(ACT)服务模式,并在北京16个区进行应用和推广,为患者提供精准度高、主动性强的专业化连续性的服务;推广抑郁症社区康复适宜技术,培训了40名社区康复师,向480名抑郁症患者推荐了项目,343名参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得到了改善。


建立市级心理援助热线 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服务


早在2002年,北京市便在回龙观医院建立了“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800—810—1117,手机、IP、分机用户:010—82951332),目前开设8~10条线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人工接听来电。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区县陆续开通了辖区心理援助热线,总计开设热线的专业机构7个,开设热线9条,其中全天候热线2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及时提供快速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迅速降低来电者的自杀风险。自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以来,累计来电接听量超过40万次,对其中的8000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费的定期随访服务。


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宣传


为了推进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北京市积极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宣传及健康教育活动,并正确引导市民提升心理健康意识,目前,北京市市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超过60%


北京市还先后编写了《精神卫生科普文选》、《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简明手册》、《心理与健康》、《精神健康-时代的呼唤》、《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和《怎样预防精神疾病复发》、《精神卫生100问》、《纵横人生:专家解读生活心理小常识》等科普读物,并连续10年为社会举办“心理健康大课堂”活动。


每年世界预防自杀日、老年性痴呆宣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与精神卫生息息相关的节日,卫生部门联合公安、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围绕年度宣传主题,向广大市民普及心理卫生健康知识。

打造多个心理健康亮点项目与试点


为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北京市还打造了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Ⅰ期项目北京市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并开展国家社会心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筛查实与干预Ⅰ期项目计划对4万名居民提供线上筛查服务,并对2000名心理健康高风险居民提供线下干预服务。项目通过“暖翼——知心心理测评平台”,可为居民提供自助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服务,及早识别可能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项目还将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问题干预服务,如线上心理疏导干预、心理热线咨询服务、个体化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


北京市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Ⅰ期已在北京市城六区开展试点,可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脑健康体检服务,计划筛查9.6万人。项目采用痴呆风险分级筛查体系,包括基础筛查和专项筛查。基础筛查用时约6分钟,采用临床门诊广泛应用的快速筛查工具,根据测评结果区分认知正常和认知障碍风险人群,推荐后者进入专项筛查。专项筛查用时约6-10分钟,包含痴呆受损严重的执行功能、反应速度、工作记忆、视空间能力、言语能力领域的经典神经心理测评,参考认知主诉情况推送体检方案,根据测评结果筛查痴呆高风险人群。


2018年12月,北京市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设,率先在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房山区、怀柔区开展试点工作。目前5个区积极落实2019年重点工作的各项要求,并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的有效衔接,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打造成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的升级版。

咨询热线

186-6379-5110

热销产品